糖脂代谢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19年批准立项建设。本实验室是在1990年中西医结合研究室的基础上,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高脂血症调肝降脂”重点研究室(2009)、“脂代谢三级实验室”(2009)、广东省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(2011)、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(2014)、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病国际合作基地(中英)(2015)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创新诊疗模式试点单位(2016)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国际合作基地(2018)等科研平台而设立。
实验室面向国家有效防控重大疾病的战略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,聚焦糖脂代谢性疾病高血糖-高血脂-高血压合并发病率高、综合达标率低,多重发病因素、多器官损害,缺乏糖脂同治的综合诊疗模式和药物等关键科学问题,以上述重大疾病综合防治为目标,中西医结合、病证结合、临床与基础结合,开展糖脂代谢病的中医药防治理论、临床、基础及其药物研发与转化的全链条研究。
主要创新与特色包括:首提“糖脂代谢病”新理念,创建了糖脂代谢病的综合一体化诊疗新技术,集“早期筛查、综合诊疗、疗效评价、全程管理”于一体的综合诊疗新模式,成为国家唯一糖脂代谢病创新中医诊疗模式,率先领衔建立国家级糖脂代谢病创新诊疗模式推广联盟。主持制定并发布首部国际组织标准《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糖脂代谢病》。构建了集“理论-临床-多药效协同-多靶点对话-成药性”一体的糖脂代谢病药物研究新模式,创制了FTZ、THP等糖脂同治新药物,有效阻断或延缓了相关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。
实验室执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。学术委员会由来自病理生理学、药理学、循证医学、医学信息学等多个学科专业的顶级专家组成,主任为丛斌院士,委员包括澳门大学中药研发中心主任、澳门大学王一涛教授、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、药学院院长朱依谆教授、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刘建平教授、海南医学院李霞教授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,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主委杨叔禹教授、广东药科大学副校长肖炜教授、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表观组学研究院院长段大跃教授、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高翔教授、广东药科大学郭姣教授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陶军教授。
实验室主任为郭姣教授,“糖脂代谢病”新理念的提出者,是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-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、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。任世界中联代谢病专委会会长、教育部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、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副主任、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药学与中医药学学部委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、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席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。
实验室队伍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、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、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、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、青年岐黄学者、教育部优秀新世纪人才等;青年珠江学者、广东省“千百十”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、“珠江人才计划”青年拔尖人才、南粤优秀教师、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、珠江新星等。是一支多科学交叉、年龄结构合理、科研攻关能力强的科研团队。
实验室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,配备了具有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170台套,包括细胞能量代谢仪、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、膜片钳系统、小型低压透射电镜、数字PCR系统、分子对接和模拟系统、四级杆时间串联液质联用仪、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大型专用仪器设备,设备原值7000余万元。建立了涵盖糖脂代谢病医学研究主要领域的系列技术平台,分成糖脂代谢病生物样本库和临床资料大数据库、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、细胞分子生物学平台、模式动物表型鉴定平台、生物标记物研发平台、多组学筛选鉴定平台、中药活性成分筛选鉴定及成药性评价平台等功能单元,能够满足开展糖脂代谢病理生理机制研究、大数据分析、创新中药研发、中医创新诊疗技术研发等需要。
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,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重点项目,广东省应急攻关专项等等一批重大研究任务。在Cell Metab、J Hepatology、Hepatology、Engineering等发表论文500余篇。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。团队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、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、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内的各项国家级、省级奖励9项。

糖脂代谢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